“影领前沿”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一期)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10日13:00,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在怀柔成像设施报告厅成功举办“影领前沿”青年科学家论坛(第一期)。论坛聚焦青年科研力量,以“分享科研成果、碰撞研究思路”为核心,为青年学者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中心全体师生到场参与,共赴这场科研盛宴。

会议现场
会前暖场:以食会友,铺垫轻松氛围
论坛正式开始前,主持人、未来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常浩与工作人员提前为与会学生准备了丰盛的午餐与零食。用餐间隙,同学们围绕科研兴趣、研究困惑自由交流,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不仅缓解了学术交流的紧张感,更让大家在轻松氛围中提前建立联结,为论坛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温暖基调。

常浩主持会议

用餐环节
开幕致辞:殷切寄语,锚定青年方向
论坛拉开帷幕后,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怀球教授首先发表讲话。他高度肯定了“影领前沿”论坛的举办意义——既是青年科研者展示成果的“舞台”,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桥梁”;同时对在场青年学者提出殷切期许,鼓励大家以论坛为契机,敢于突破、勇于探索,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深耕细作。

朱怀球正在发表讲话
学术汇报:四大前沿方向,碰撞思想火花
本期论坛邀请到4位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带来专题汇报,内容覆盖光学成像、超分辨显微、无标记成像算法、多物理耦合检测等生物医学成像核心领域,每一项研究都兼具创新性与应用价值:

科学中心的学生正认真听取汇报
1.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谢冕:头戴式显微系统突破成像局限
创新性头戴式显微系统COMET(Cortex-wide Observational Miniature Mesoscopic Technique),该系统可在自由活动小鼠体内实现皮层范围单细胞分辨率成像,打破传统成像对实验对象活动的限制,为解析复杂行为背后的神经网络机制提供了全新工具。

谢冕进行专题汇报
2.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罗梓颖:无标记成像揭秘细胞器分配规律
利用无标记成像方法,系统刻画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器的空间分布与物质分配差异,首次揭示细胞器分配的多种潜在模式,为理解生命活动调控的微观机制打开新视角。

罗梓颖进行专题汇报
3.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管小东:像差校正破解厚样品成像难题
针对厚样品高分辨成像的核心痛点,提出基于光学衍射层析的自适应光学策略,可为极端厚度、初始信号微弱的复杂样品实现超分辨成像,为相关领域实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管小东进行专题汇报
4.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生医中心 谢松青:磁光声成像开辟无标记检测新路径
展示基于磁光声效应的电导率成像新方法,实现“无标记、非接触、高分辨”的电导率测量,为神经活动监测、材料科学研究等领域开辟了全新方向。

谢松青进行专题汇报
互动交流:深度探讨,激荡思维火花
每一项汇报结束后,现场都开启“热烈提问模式”:既有教授针对技术细节的专业点评,也有学生结合自身研究提出的拓展思考。从“技术落地难点”到“未来研究方向”,问答间充满思想碰撞,真正实现了“汇报不止于‘讲’,交流更重于‘探’”的论坛初衷。

科学中心教授针对报告内容进行提问与点评

与会学生针对报告内容提问
总结展望:薪火相传,续写科研新篇
论坛尾声,主持人常浩对4位青年学者的汇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研究既扎根基础理论,又紧扣实际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心青年科研力量的创新活力。
未来,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将持续以“支持青年科研”为核心,推出更多学术交流活动,为青年学者搭建成长平台,助力大家在探索生物医学成像前沿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边界、再创佳绩!

与会人员合影